有声分论坛孙雨:揭秘一碗“有声佛跳墙”的独家配方

2024-03-26 新闻中心

  这是一个每天都伴随着几亿人日常生活的行业,这是每天一个填满几亿人“耳朵”的大厨,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位厨师在怎样的中央厨房创造着那些精品的食量。

  在中国“网络文学+”大会有声论坛上中广影音孙雨现场分享了关于有声阅读行业发展有趣故事,分享内容如下:

  做了十几年的广播电视主持人,让我与声音结缘,并有幸参与到有声阅读行业的整个发展历史,成为了有声阅读行业中一名不多见的“老兵”。2003年,中国第一个互联网音频平台《天方听书网》诞生,由于没那么多的社会主播,当时那个年代都是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和配音演员来参与录制有声的内容,而我也以一名总编的身份,在有声阅读发展萌芽阶段加入进来。

  近20年来,有声阅读随着网络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随着网络用户习惯的迁移,发生着巨大变化,行业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是这个行业对于“好内容”的渴求,是从未发生过变化的。2016年,我创办了以制作头部精品内容为核心定位的中广影音 ,从内容生产运营商的视角,见证了这五年有声阅读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迭代。

  对比2020年,2021年的有声阅读人数增长63%,也是在疫情时代下,用户收听的总时长增长达到了100%。有声阅读用户的收听习惯逐渐成熟,音频内容的市场需求同步激增,音频用户的付费率及客单价显著提升,网络文学改编的有声书、以及儿童类有声作品成为了目前用户的首选内容。

  通过有声阅读行业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从行业本身,实际上并不复杂,好内容好主播好通路好盈利模式,这确实给一些想要加入到这个行业的人创造了一些假象,但是其实,真正的有声商业化,是需要非常精细的内容制作管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在整个音频产业的生态链中,多维度的内容+专业主播+工业化制作标准+多类型收入模式,是有声阅读能够在商业化上越做越好的标准配置。

  上游的网络文学从业者,是为咱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以改编的有声作品的源头。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持续不断的好的原创作品产品,中广影音也专门成立了原创内容团队。除自建原创团队外,与各大出版社以及文学网站,知名作家进行版权合作,都是保证多维度内容产出的一个核心基础。

  渠道的开拓以及开发更多的存量作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目前有声市场上的七大主流平台外,海外的一些渠道也是目前中广影音在极力推进的事情,包括去拿一些独家的版权,争取在某个品类能在市场上做到排他性,这也是有声突围里我们大家都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在存量作品上,目前中广影音的整体作品量大概在4到5万个小时左右,除了有网络文学改编的有声书、出版类有声书外,儿童视听的产品线也会去重点突破。像原创儿童有声剧《宝莲灯》《小雷神上学记》《左左右右探案》等等开发了一千多个原创儿童IP,由国外引进改编的大量绘本和童话故事比如《黑猫历险记》这种经典作品,儿童读物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刚需产品,在实体出版是这样,数字阅读是这样,在有声阅读也是如此。

  在当下,做知识付费的内容已成为一条“人人都会走的路”时,做精品的付费内容,才能突围。比如《懂得这些再去穿越》是一部天文知识类的音频作品,因其优质的内容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从而进行了实体书出版,这也是有声向实体出版转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主播。中广影音从成立以来签约了很多独家的头部主播,像《鬼吹灯》《盗墓笔记》的主播周建龙先生,还有《全职高手》的主播刺儿先生等。纵观目前核心榜单上前10的作品,几乎都是由知名且风格稳定、自成一派的主播所演绎的。所以,抓住主播的风格,尤其是适应于市场所需的风格,尤其重要。我们的主播分为几个类型,有体制内学院派、主持人派、配音圈、草根等类型,他们的播音风格、声线特质以及各自擅长的领域类型,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满足现有的作品需求。

  我们做了一个对比。以中广影音为例,目前我们独家签约的主播,每个人是有自己的演播风格的,就像主持人一样,有自己的主持风格,新闻类的去主持娱乐类的多少要差点儿意思,这点儿“意思”,是一个专业听众的耳朵都能感受出来的。所以把每个主播的风格与作品做到“完美匹配”,是中广影音在制作上一个 “硬杠“要求。

  有了内容、有了主播,剩下的环节就是制作了。准确的说,是工业化的标准内容制作。从经营的角度上来讲,没有标准化的产业是很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在有声行业是相同,如果不通过标准化的制作运营管理,是不足以满足中国这几亿人群的“耳朵”。

  包括我们输出内容的音频平台和其他同行都有自己的作品评估体系,但我们经过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探索,形成了独有的作品评估体系。作品评估是一个非常需要依靠经验来完成未来预判的,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将经验通过技术模型形成数字化的标准评估系统,比如作品字数、题材、电子书收益比例、作品卡点设置、ROI值、ARPU值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比对和算法演绎,基本上可以精确到一部作品,做出来之后在平台上营收是多少,亏不亏钱,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一些版权成本过高的无效投入以及“劳而无功”的粗略内容出现。

  第二个,这就是有声作品制作标准化流程。大概在70多年前,上海广播电台制作了小说的广播剧《李勇大摆地雷阵》上线,广播电台作为有声书的发源地和坚实的奠基者,给现有的有声作品制作奠定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标准模型。

  一套标准化的制作流程要实现让成本可控、时间可控、质量可控。“可控”则需要利用包括作品审核标准体系、作品等级品质衡量准则、主播管理体系、播音等级标准与音效评判标准等等。

  好作品如烹小鲜,做好一部有声作品离不开每一位在作品制作的步骤中付出努力的作者,主播和那些幕后的制作人员。一切从这里发声,一切也让有声“发”声 ,每当你欢愉、沮丧、悲伤时,我都愿意通过有魔力的声音,与大家一起聊聊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