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斫曹:“野鸡坪精神”洗礼 下的魅力乡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少人多,为了能活下去,湖南省邵东县原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现斫曹乡野鸡坪村)全体社员在时任大队书记周南生的带领下,用十几年的时光肩扛手提,硬是在石漠化相当严重的乱石山头开建出八十余亩良田,不仅解决了全体社员的基本口粮,还稳住了一方局势;同时,合着共和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节点,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大寨”,一时之间成为媒介的焦点,红遍湖南,享誉全国。而自此流传下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图强、敢为人先”的“野鸡坪精神”也已潜移默化地成为斫曹人及历届邵东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的信仰与教材。
风雨五十载,近日,当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近斫曹这片热土时,发现她的风采烂漫依然:梯田依旧在,药花香更浓;游子反哺故园意,魅力乡村待君游。
“过去我们的穷山窝,山高水远石头多,如今开起了大寨田,伊尔哟,呀儿哟,伊尔伊子么呀伊哟,我们过上了好生活”,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传在湖南邵东县各个文艺舞台上的红歌,唱的就是湖南省邵东县原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现斫曹乡野鸡坪村)的人工梯田。
湖南省邵东县斫曹乡,位于邵东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而野鸡坪,又位于斫曹乡的边缘,与新邵县、涟源县相邻,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漫山的石头,是湖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新邵县修建水库,将本来就人多地少的野鸡坪大队仅有的几十亩水田淹没,加之连年大旱,野鸡坪的人几乎被逼上了绝境。
“没有土地,就生产不出粮食啊,没有粮食,我们就活不下去呀!当时,有的社员甚至打算拖儿带女出门去乞讨要饭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野鸡坪人就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们要横下一条心,向石山开战,向石山要粮!”——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野鸡坪大队第三任党支部书记、今年已79岁高龄的周东生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仍然思路清晰、豪情万丈。
“那是1964年年初,我兄弟周南生是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我们出工,先在一块土多石头少的荒地上开田示范,把石头炸开搬走,整平后再铺上粘土,夯紧压实作为防漏层。再到附近山上取土铺土,作为耕作层,这样子,我们开出了两分多田,当年种上水稻,嘿,居然收获了100多斤谷子,这一下我们就稳心了,我们开山造田的信心就有了。周南生还给这丘田取了个好名字—娘婆子丘,希望这个娘婆能生出更多的‘田崽崽’来。”说到开心处,耄耋老人周东生竟也手舞足蹈、眉飞色舞。
因为有了“娘婆子丘”的实例,1964年冬,不用动员,不用督查,再也没人想过要出门讨米叫花,甚至在外已找到工作的人也闻悉纷纷赶回家来。野鸡坪大队所有社员无论男女老少都带着干粮上山了,他们烧野草、炸石头、肩扛手提,把石头一块块垒成田坎,又从山下挑来泥土,白天没干完,晚上打着火把接着继续干。
“苦啊,那时我还只有几岁,父母亲没日没夜开山造田,家里娃娃没人管,都是大的带小的,哥哥姐姐年纪大一点的也要出工。我们家那时红薯都吃不饱,有一餐没一餐,但从没听到我们父母亲说过‘苦’字,都在拼了命的要战天斗地,要开山造田。要说我这辈子真正佩服能吃得起苦的人,还真是我们父母亲那一代人。”刚满48周岁、现任野鸡坪村党支部书记周玉龙对记者说。
资料显示,从1964年到1978年,经过前后10多年的奋斗,野鸡坪人凿穿了1座石山,搬掉了3座石山,打平了5座石山,在千年石山上筑起了一条53米长、10米高的水坝,建成一座蓄水两万多立方米的大山塘,凿成了一条370多米长的石干渠和一条43米长的石隧洞,在石头山上新开垦48丘80多亩良田,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每亩200多斤提高到900多斤。全队过去粮食靠国家救济,此后粮食实现自给自足。1970年3月,《湖南日报》头版推出整版报道《大寨之路越走越宽广——野鸡坪大队把千年石山变成良田的动人事迹》;1970年5月,湖南省革委会做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各地的干群纷纷来到野鸡坪村参观学习,高峰时一天达2000多人,总参观人数突破130万人次,野鸡坪村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典型。石山造田的引领人周南生、周东生也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其中,周南生先后担任邵东县委书记、娄底地区农办副主任、省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周东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拍好一点,把我们野鸡坪宣传出去,这是那个火红的历史年代留下的不可多得的财富。现如今,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景点确有不少,可谁也比不过我们这里的梯田壮观、大气与保存完好,因为我们的梯田都是用石头一层一层砌好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就是这一个道理!”看到记者取景拍照,一位正在稻田里施肥的村民大声向记者喊道。
秋日艳阳下,经过几十年的悉心治理,野鸡坪漫山遍野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已经被满眼的绿色覆盖。而那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大大小小100多丘人工梯田依旧完好地排列在崇山峻岭之中,她们有的被种上药材,有的被种上花生等经济作物,大部分还在耕种水稻。那用一颗颗,一层层石块垒起的人工大坝的巍巍坝基,在阳光下炫得人眼花头晕。当年用来夯实梯田最底层粘土的巨大石磙,还静静地卧在山坡上,仿佛一位仍在整装代征的勇士,而那早已被岁月斑驳脱落的石屑,正如同当年因拉磙而蜕下的一层又一层肩膀上的血肉,无声却又悲壮地诠释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热血沸腾却又隐隐催人潸然落泪……
“我们要规划筹建一个‘野鸡坪精神’陈列馆,将它作为全县干部的教育基地,让全县各级干部都到这里来,让他们看梯田、走小路、爬山坡、吃红薯饭、喝南瓜汤,零距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图强、敢为人先’的野鸡坪精神。我们要保护好、耕种好这些前辈们辛苦开垦出来的宝贵梯田,她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为这是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陈列馆不仅要挖掘好野鸡坪先进事迹,更要扎实传承好野鸡坪精神!”这是2015年10月22日,时任邵东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志定带领全县38名县级干部实地体验“弘扬野鸡坪精神,做三严三实好干部”的现场表态。
斫曹乡与拥有“南国药都”之称的邵东廉桥镇接壤,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少,且又分布零散。当地党委、政府围绕市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与生产,不仅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每年初夏药花盛开时,漫山遍野的美景又成了周边邵阳、娄底、衡阳、永州及怀化等市县区居民旅游赏花的好去处。
斫曹乡种植的中药材,以芍药、丹皮、玄参为主,尤以芍药为最多。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它是我国传统名花,耐高寒,喜冷凉气候,不耐水湿,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黄紫、粉、红等色,花形变化多,有单瓣、重瓣之分。斫曹特有的地理地貌,也最适合芍药的种植与生长。
“我们斫曹乡是邵东县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现在全乡80%的耕地在用作中药材种植,80%的农民在从事药材种植,廉桥药材市场30%的经营户是我们斫曹人。”
“我们乡正在着力打造药花休闲旅游项目,重点打造梧桐、岩泉、栽棠、长流等村连片起来的一万多亩药花基地,将在其中修建梓山、岩泉、峡山三个公园,充分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让奇山、怪石与芍药、牡丹融为一体,打造花园式乡村,花园式庭院。”斫曹乡党委书记叶安平向记者介绍。
《本草纲目》记载:“芍药犹绰约也,花美貌好,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因此,芍药是历来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花卉。芍药有牡丹的秀逸,却没牡丹的荣耀,如果说牡丹代表的是大家闺秀的端庄与华贵,那么芍药代表的则是小家碧玉的婉约与多情。在记者的印象中,牡丹几乎每次都是以大手笔的浓墨重彩并冠以“国色天香”呈现,而芍药几乎每次都是与假山、奇石、一持小扇的古典仕女出现在画图里。
“芍药花容美好,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兼具色、香、韵之美,可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素有牡丹为王,芍药为相的说法。芍药的花期在每年的5月,比牡丹晚开,恰值牡丹花谢才开,俗称“气死牡丹”。每年初夏,到我们斫曹乡观花赏花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在万亩花海中观赏流连,仍不能排解恋花之意。返程时,总会买回一两束,插在花瓶清水里,放到案前,细细品味观赏。芍药花蕊飘出的香味,带着淡淡的药香,可以让人再一次置身于芍药花海。”斫曹乡党委书记叶安平非常诗意地与记者交流。
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近斫曹乡时,已是初秋,错过了芍药花期。但仍可以想象,某个初夏,绿意盎然中,你突然身处远离闹市的一方村寨。那里万亩药花正竞相开放,不管你是去观望那漫山遍野的绿,还是去品读那山坡上一陇陇的红,亦或惊喜于大路边、溪流旁、乱石间忽然冒出的朵朵点缀,只要一有清风徐来,马上微闭双眼,你满鼻满肺便都是沁人心脾的药香……“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也一定会让此刻的你感觉已然幻化成芍药花仙,飘然于天宫仙境。于是,此刻的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因为你已将自己完全释放,归真于天人合一。
一踏进斫曹乡,一幢幢具有各式建筑风情的精致民居扑面而来,散落在苍翠树木或怪石林立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走进了远古或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建筑群之中。斫曹乡人大多在外发展,平时雇请工人或亲戚看管老家的房子,村庄显得格外宁静。
斫曹乡人有刻苦拼搏的精神。因地少人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们不得不把村里少得可怜的土地承包给了别人或由家里老人来打理,自己到外地去打工、创业。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的省级贫困乡如今变了新样,一栋栋小洋楼平地拔起。
“别看我们斫曹乡比较偏远,比较小,象这样的建筑在我们斫曹乡还有很多,其中有徽派的、京派的、纯西式的,也有中西结合的,不同的地域风格汇集于此。来到斫曹乡不仅可以看梯田、闻药花、还可以看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民居,仿佛置身于建筑博览园。”一直陪同记者采访的斫曹乡郑明华副乡长指着一处正在建设中的高档徽派建筑群告诉记者。
在郑副乡长的陪同下,我们又驱车赶到斫曹乡原栽棠村,探访湖南德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颜坚生的老家。这是颜坚生的侄子颜干平修建的房子,一处典型的京派建筑,红墙碧瓦,掩映于翠柏修竹之中,一对雕刻精美、活灵活现的石象雄踞于大门之外。推开两扇铜钉铁环的巨大朝门,一座影壁映入眼帘,影壁上镶嵌着一块整玉,玉石上精美地镌刻着颜真卿草书《兰亭序》。转过影壁,一座气势恢宏的北京四合院就呈现在眼前:庭院中疏疏落落的种植着几株海棠、银杏、水仙和兰草,影壁正对面,是正房,沿正房与影壁的中轴线,对称布置着耳房和厢房,厢房和耳房的外墙上,又镶有玉雕,上面或镌刻不同朝代的名人谨句,或雕刻有诸于颜回求学、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整体建筑虽然也在后期装修中,但京派建筑讲究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已经呈现。静处庭院,真有持一杯清茶亦或一壶老酒,读一卷新书亦或听一阕古调的冲动。可仰看云卷云舒,可俯听秋风落叶,世上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人生好时光么?
在木口坝村,在著名实业家王三喜豪华气派、具有鲜明湖湘府第式特色庄园的会客厅,记者与他有过一段对白:
王三喜:不多,主体工程一千来万,主要是装修和雕刻,请了几个师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搞定,总造价与收藏物应在五千万左右吧。斫曹乡象我们家这样的房子还有好多好多,比起他们的,我这个不算什么。
中国城市报:你们都是实业家,在外打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什么还会想到要回老家建这么好的房子呢?
王三喜:我的事业现在都交给子女们了,由他们在打点。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你不晓得,我们斫曹人以前太穷太苦,大部分斫曹人都是被逼着出去闯天下的,吃了很多的苦啊,但斫曹人吃得苦、霸得蛮,当年野鸡坪人开山造田的精神也一直在鼓舞着我们,我们始终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回家建房子,也算是叶落归根吧,再说,我们辛苦惯了,回老家来,还希望能干点事。
王三喜:我还很年青啊,还可以算一个不服老的“弄潮儿”吧,哈哈……我已经注册了草海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将以岩泉村近1000亩的天然草原及周边村部分荒山为基地,建一个牧场来养牛。牧场建好后,我就正式退休,就将它交给村里,让他们去经营,也算是我对家乡建设的一点支持、一份心意。
中国城市报:你们花这么多钱,在老家建这么好的豪宅,不怕乡亲们说你们在炫富么?
王三喜:钱都是我们辛辛苦苦、遵纪守法赚来的,这有什么好怕的?现在政策好,大部分斫曹人都已脱贫致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修小别墅,只是我们的房子大一点、宽一点而已,我们斫曹人从不仇官仇富。我们回老家建房子,符合习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指示精神,也是积极响应邵东县委沈书记“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我还真心希望我们斫曹的弄潮儿都回家建漂亮房子,建不同风格的房子,将我们斫曹乡打造成为一个万国建筑博览园才好,让外面的人像参观学习当年的野鸡坪一样,来我们这里游牧场、赏药花、看梯田、体验特色民居,品尝纯生态放养鲜牛肉……
穷则变、变则通、通变致久。千变万变,不忘其本;千变万变,感恩回馈桑梓的故园情结不变;千变万变,老辈子留下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少人多,为了能活下去,湖南省邵东县原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现斫曹乡野鸡坪村)全体社员在时任大队书记周南生的带领下,用十几年的时光肩扛手提,硬是在石漠化相当严重的乱石山头开建出八十余亩良田,不仅解决了全体社员的基本口粮,还稳住了一方局势;同时,合着共和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节点,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大寨”,一时之间成为媒介的焦点,红遍湖南,享誉全国。而自此流传下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图强、敢为人先”的“野鸡坪精神”也已潜移默化地成为斫曹人及历届邵东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的信仰与教材。
风雨五十载,近日,当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近斫曹这片热土时,发现她的风采烂漫依然:梯田依旧在,药花香更浓;游子反哺故园意,魅力乡村待君游。
“过去我们的穷山窝,山高水远石头多,如今开起了大寨田,伊尔哟,呀儿哟,伊尔伊子么呀伊哟,我们过上了好生活”,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传在湖南邵东县各个文艺舞台上的红歌,唱的就是湖南省邵东县原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现斫曹乡野鸡坪村)的人工梯田。
湖南省邵东县斫曹乡,位于邵东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而野鸡坪,又位于斫曹乡的边缘,与新邵县、涟源县相邻,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漫山的石头,是湖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新邵县修建水库,将本来就人多地少的野鸡坪大队仅有的几十亩水田淹没,加之连年大旱,野鸡坪的人几乎被逼上了绝境。
“没有土地,就生产不出粮食啊,没有粮食,我们就活不下去呀!当时,有的社员甚至打算拖儿带女出门去乞讨要饭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野鸡坪人就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们就要横下一条心,向石山开战,向石山要粮!”——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野鸡坪大队第三任党支部书记、今年已79岁高龄的周东生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仍然思路清晰、豪情万丈。
“那是1964年年初,我兄弟周南生是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我们出工,先在一块土多石头少的荒地上开田示范,把石头炸开搬走,整平后再铺上粘土,夯紧压实作为防漏层。再到附近山上取土铺土,作为耕作层,这样子,我们开出了两分多田,当年种上水稻,嘿,居然收获了100多斤谷子,这一下我们就稳心了,我们开山造田的信心就有了。周南生还给这丘田取了个好名字—娘婆子丘,希望这个娘婆能生出更多的‘田崽崽’来。”说到开心处,耄耋老人周东生竟也手舞足蹈、眉飞色舞。
因为有了“娘婆子丘”的实例,1964年冬,不用动员,不用督查,再也没有人想过要出门讨米叫花,甚至在外已找到工作的人也闻悉纷纷赶回家来。野鸡坪大队所有社员无论男女老少都带着干粮上山了,他们烧野草、炸石头、肩扛手提,把石头一块块垒成田坎,又从山下挑来泥土,白天没干完,晚上打着火把接着继续干。
“苦啊,那时我还只有几岁,父母亲没日没夜开山造田,家里娃娃没人管,都是大的带小的,哥哥姐姐年纪大一点的也要出工。我们家那时红薯都吃不饱,有一餐没一餐,但从没听到我们父母亲说过‘苦’字,都在拼了命的要战天斗地,要开山造田。要说我这辈子真正佩服能吃得起苦的人,还真是我们父母亲那一代人。”刚满48周岁、现任野鸡坪村党支部书记周玉龙对记者说。
资料显示,从1964年到1978年,经过前后10多年的奋斗,野鸡坪人凿穿了1座石山,搬掉了3座石山,打平了5座石山,在千年石山上筑起了一条53米长、10米高的水坝,建成一座蓄水两万多立方米的大山塘,凿成了一条370多米长的石干渠和一条43米长的石隧洞,在石头山上新开垦48丘80多亩良田,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每亩200多斤提高到900多斤。全队过去粮食靠国家救济,此后粮食实现自给自足。1970年3月,《湖南日报》头版推出整版报道《大寨之路越走越宽广——野鸡坪大队把千年石山变成良田的动人事迹》;1970年5月,湖南省革委会做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各地的干群纷纷来到野鸡坪村参观学习,高峰时一天达2000多人,总参观人数突破130万人次,野鸡坪村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典型。石山造田的引领人周南生、周东生也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其中,周南生先后担任邵东县委书记、娄底地区农办副主任、省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周东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拍好一点,把我们野鸡坪宣传出去,这是那个火红的历史年代留下的不可多得的财富。现如今,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景点确有不少,可谁也比不过我们这里的梯田壮观、大气与保存完好,因为我们的梯田都是用石头一层一层砌好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就是这一个道理!”看到记者取景拍照,一位正在稻田里施肥的村民大声向记者喊道。
秋日艳阳下,经过几十年的悉心治理,野鸡坪漫山遍野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已经被满眼的绿色覆盖。而那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大大小小100多丘人工梯田依旧完好地排列在崇山峻岭之中,她们有的被种上药材,有的被种上花生等经济作物,大部分还在耕种水稻。那用一颗颗,一层层石块垒起的人工大坝的巍巍坝基,在阳光下炫得人眼花头晕。当年用来夯实梯田最底层粘土的巨大石磙,还静静地卧在山坡上,仿佛一位仍在整装代征的勇士,而那早已被岁月斑驳脱落的石屑,正如同当年因拉磙而蜕下的一层又一层肩膀上的血肉,无声却又悲壮地诠释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热血沸腾却又隐隐催人潸然落泪……
“我们要规划筹建一个‘野鸡坪精神’陈列馆,将它作为全县干部的教育基地,让全县各级干部都到这里来,让他们看梯田、走小路、爬山坡、吃红薯饭、喝南瓜汤,零距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图强、敢为人先’的野鸡坪精神。我们要保护好、耕种好这些前辈们辛苦开垦出来的宝贵梯田,她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为这是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陈列馆不仅要挖掘好野鸡坪先进事迹,更要扎实传承好野鸡坪精神!”这是2015年10月22日,时任邵东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志定带领全县38名县级干部实地体验“弘扬野鸡坪精神,做三严三实好干部”的现场表态。
斫曹乡与拥有“南国药都”之称的邵东廉桥镇接壤,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少,且又分布零散。当地党委、政府围绕市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全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与生产,不仅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每年初夏药花盛开时,漫山遍野的美景又成了周边邵阳、娄底、衡阳、永州及怀化等市县区居民旅游赏花的好去处。
斫曹乡种植的中药材,以芍药、丹皮、玄参为主,尤以芍药为最多。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它是中国传统名花,耐高寒,喜冷凉气候,不耐水湿,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黄紫、粉、红等色,花形变化多,有单瓣、重瓣之分。斫曹特有的地理地貌,也最适合芍药的种植与生长。
“我们斫曹乡是邵东县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现在全乡80%的耕地在用作中药材种植,80%的农民在从事药材种植,廉桥药材市场30%的经营户是我们斫曹人。”
“我们乡正在着力打造药花休闲旅游项目,重点打造梧桐、岩泉、栽棠、长流等村连片起来的一万多亩药花基地,将在其中修建梓山、岩泉、峡山三个公园,充分的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让奇山、怪石与芍药、牡丹融为一体,打造花园式乡村,花园式庭院。”斫曹乡党委书记叶安平向记者介绍。
《本草纲目》记载:“芍药犹绰约也,花美貌好,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因此,芍药是历来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花卉。芍药有牡丹的秀逸,却没牡丹的荣耀,如果说牡丹代表的是大家闺秀的端庄与华贵,那么芍药代表的则是小家碧玉的婉约与多情。在记者的印象中,牡丹几乎每次都是以大手笔的浓墨重彩并冠以“国色天香”呈现,而芍药几乎每次都是与假山、奇石、一持小扇的古典仕女出现在画图里。
“芍药花容美好,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兼具色、香、韵之美,可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素有牡丹为王,芍药为相的说法。芍药的花期在每年的5月,比牡丹晚开,恰值牡丹花谢才开,俗称“气死牡丹”。每年初夏,到我们斫曹乡观花赏花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在万亩花海中观赏流连,仍不能排解恋花之意。返程时,总会买回一两束,插在花瓶清水里,放到案前,细细品味观赏。芍药花蕊飘出的香味,带着淡淡的药香,可以让人再一次置身于芍药花海。”斫曹乡党委书记叶安平非常诗意地与记者交流。
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近斫曹乡时,已是初秋,错过了芍药花期。但仍能想象,某个初夏,绿意盎然中,你突然身处远离闹市的一方村寨。那里万亩药花正竞相开放,不管你是去观望那漫山遍野的绿,还是去品读那山坡上一陇陇的红,亦或惊喜于大路边、溪流旁、乱石间忽然冒出的朵朵点缀,只要一有清风徐来,马上微闭双眼,你满鼻满肺便都是沁人心脾的药香……“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也一定会让此刻的你感觉已然幻化成芍药花仙,飘然于天宫仙境。于是,此刻的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因为你已将自己完全释放,归真于天人合一。
一踏进斫曹乡,一幢幢具有各式建筑风情的精致民居扑面而来,散落在苍翠树木或怪石林立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走进了远古或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建筑群之中。斫曹乡人大多在外发展,平时雇请工人或亲戚看管老家的房子,村庄显得格外宁静。
斫曹乡人有刻苦拼搏的精神。因地少人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们不得不把村里少得可怜的土地承包给了别人或由家里老人来打理,自己到外地去打工、创业。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的省级贫困乡如今变了新样,一栋栋小洋楼平地拔起。
“别看我们斫曹乡比较偏远,比较小,象这样的建筑在我们斫曹乡还有很多,其中有徽派的、京派的、纯西式的,也有中西结合的,不同的地域风格汇集于此。来到斫曹乡不但可以看梯田、闻药花、还能够正常的看到不一样、不一样的风格的民居,仿佛置身于建筑博览园。”一直陪同记者正常采访的斫曹乡郑明华副乡长指着一处正在建设中的高档徽派建筑群告诉记者。
在郑副乡长的陪同下,我们又驱车赶到斫曹乡原栽棠村,探访湖南德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颜坚生的老家。这是颜坚生的侄子颜干平修建的房子,一处典型的京派建筑,红墙碧瓦,掩映于翠柏修竹之中,一对雕刻精美、活灵活现的石象雄踞于大门之外。推开两扇铜钉铁环的巨大朝门,一座影壁映入眼帘,影壁上镶嵌着一块整玉,玉石上精美地镌刻着颜真卿草书《兰亭序》。转过影壁,一座气势恢宏的北京四合院就呈现在眼前:庭院中疏疏落落的种植着几株海棠、银杏、水仙和兰草,影壁正对面,是正房,沿正房与影壁的中轴线,对称布置着耳房和厢房,厢房和耳房的外墙上,又镶有玉雕,上面或镌刻不同朝代的名人谨句,或雕刻有诸于颜回求学、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整体建筑虽然也在后期装修中,但京派建筑讲究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已经呈现。静处庭院,真有持一杯清茶亦或一壶老酒,读一卷新书亦或听一阕古调的冲动。可仰看云卷云舒,可俯听秋风落叶,世上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人生好时光么?
在木口坝村,在著名实业家王三喜豪华气派、具有鲜明湖湘府第式特色庄园的会客厅,记者与他有过一段对白:
王三喜:不多,主体工程一千来万,主要是装修和雕刻,请了几个师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搞定,总造价与收藏物应在五千万左右吧。斫曹乡象我们家这样的房子还有好多好多,比起他们的,我这个不算什么。
中国城市报:你们都是实业家,在外打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什么还会想到要回老家建这么好的房子呢?
王三喜:我的事业现在都交给子女们了,由他们在打点。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你不晓得,我们斫曹人以前太穷太苦,大部分斫曹人都是被逼着出去闯天下的,吃了很多的苦啊,但斫曹人吃得苦、霸得蛮,当年野鸡坪人开山造田的精神也一直在鼓舞着我们,我们始终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回家建房子,也算是叶落归根吧,再说,我们辛苦惯了,回老家来,还希望能干点事。
王三喜:我还很年青啊,还可以算一个不服老的“弄潮儿”吧,哈哈……我已经注册了草海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注册投资的金额1000万元,将以岩泉村近1000亩的天然草原及周边村部分荒山为基地,建一个牧场来养牛。牧场建好后,我就正式退休,就将它交给村里,让他们去经营,也算是我对家乡建设的一点支持、一份心意。
中国城市报:你们花这么多钱,在老家建这么好的豪宅,不怕乡亲们说你们在炫富么?
王三喜:钱都是我们辛辛苦苦、遵纪守法赚来的,这有什么好怕的?现在政策好,大部分斫曹人都已脱贫致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修小别墅,只是我们的房子大一点、宽一点而已,我们斫曹人从不仇官仇富。我们回老家建房子,符合习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指示精神,也是积极做出响应邵东县委沈书记“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我还真心希望我们斫曹的弄潮儿都回家建漂亮房子,建不一样的风格的房子,将我们斫曹乡打造成为一个万国建筑博览园才好,让外面的人像参观学习当年的野鸡坪一样,来我们这里游牧场、赏药花、看梯田、体验特色民居,品尝纯生态放养鲜牛肉……
穷则变、变则通、通变致久。千变万变,不忘其本;千变万变,感恩回馈桑梓的故园情结不变;千变万变,老辈子留下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变!